【遊記】基隆 三大古廟 眾生心中一帖平安符 - LUCAS阿嬤愛旅行

【遊記】基隆 三大古廟 眾生心中一帖平安符

北部 台灣

_MG_6436-2.jpg

_MG_6452-2.jpg

阿嬤來參加基隆「雞籠卡米諾」文史工作室舉辦的百年古廟導覽,團隊中年輕女孩思妤在日頭下,認真地敘述起基隆三大廟宗教之美。走進廟口夜市,在路中央段是開漳聖王廟奠濟宮;主祀天上媽祖的地方信仰廟宇基隆慶安宮(基隆媽祖宮);結語落在面對基隆港的護國城隍廟

走進基隆媽祖宮,花白頭髮的老婦坐在一把塑膠椅上,守在香火旁不知道有多久了?她的日常與百年古廟慶安宮媽祖廟,緊緊牽繫起虔誠信仰的份量。喜歡這群在廟裡忙碌著有了年紀的阿婆,她們將時間手藝貢獻在廟方事務上,也成為精神寄託,一切發自善念才能如此善目。_MG_6446-2.jpg

我們進廟順著思妤的手勢抬頭看著華麗的藻井,由多層斗拱組成四壁有藻飾花紋,獅座上有代表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。藻井的裝飾在大廟早已是藝術。

_MG_6457-2.jpg

廟宇導覽中說到林默娘的故事,她觀井得符有異能,漁民在海上遇難口誦聖號,媽祖就會來前來營救。基隆是海港城市因此保佑討海人的女神媽祖,自然是信仰重心之一。

_MG_6299-2.jpg

日正當中走進有名的基隆廟口夜市,已經開始做生意的店家並不多,完全不同於晚上摩肩擦踵的熱鬧,我們的目地是主祀開彰聖王的百年古廟奠濟宮,其實遊客熟悉的「廟口」指的就是「奠濟宮的門口」。

_MG_6376-2.jpg

_MG_6311-2.jpg

奠濟宮是市區少見的七階大廟。正殿安奉主祀神明開漳聖王,就是唐朝的陳元光將軍,曾奉命平定閩粵。由於開拓邊疆安撫當地民眾,恩澤及於閩臺,死後封為開漳聖王。基隆為漳州移民地區,為紀念來台開墾的先祖便提議建廟,遂由同為漳州人的板橋林本源家族捐地蓋廟。

_MG_6377-2.jpg

廟內有許多百年古物,門口也有「開閩第一」古碑,記載明治二十九年之物正為西元1896年,帶著歷史印記值得一觀。

_MG_6370-2.jpg

_MG_6365-2.jpg

奠濟宮

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27之2號 

 02-24252605

_MG_6383-2.jpg

_MG_6390-2.jpg

連著經過幾家青草茶店多半是門口堆著草葉,我只認出粗大的蘆薈。曾經有一次外出採訪大曬傷,將肥厚的蘆薈削皮、薄切敷起來消炎止疼,紅腫的部分才舒服了些。

_MG_6387-2.jpg

雞籠卡米諾帶著我們在這家賣青草茶茶飲的門口停步了,每個人都汗如雨下渴到極點。她們買了一大瓶仙草茶分著來清涼潤喉,這麼大熱天的導覽行程,實在非常貼心。

_MG_6406-2.jpg

_MG_6408-2.jpg

雜糧雜貨的柑仔店就在青草店走幾步路的街口轉角。老闆一顆一顆挑著綠豆的碎殼,老派的細微動作在時間中似乎靜止了。

_MG_6393-2.jpg

_MG_6397-2.jpg

愛三路49巷是一條百年官道,清朝時期由官方開設的道路,便稱為「清官道」。我們站立的後方是主祀土地公的福德宮,也是當時居民的信仰中心。思妤手上拿著日治時期基隆市區改正計畫圖的資料,指出當時已存在的T形道路。

_MG_6534-2.jpg

_MG_6518-2.jpg

第三座來到仁愛區忠一路上,面對基隆港的護國城隍廟。香爐前磨石子的蓮花彩繪顯得如此樸素不染。短暫停留的時間,看到經過的路人們多會雙手合十敬拜過再離開。城隍廟除了拜殿紅色如意大算盤外,在門楣還會有一個大算盤,都在彰顯城隍爺公正無私,掌管每一個人一生善惡的名冊,告誡世人「千算萬算、不如天算」!城隍出巡遶境,大算盤更是要隨行呢!

_MG_6504-2.jpg

_MG_6555-2.jpg

「爾來了」,「你來了」!是進入城隍廟裡一定會看到的三個字,象徵城隍爺無上的權威。民間認為城隍爺是護國祐民之神,也是賞罰分明的司法神。相傳,基隆的護國城隍廟奉祀的是城隍爺是曾任基隆通判的包容,生前為官清廉,死後成為城隍,並被稱為「護國城隍」。

_MG_6548-2.jpg

_MG_6545-2.jpg

二戰時護國城隍廟受到日軍轟炸,重建的工程是由黃龜理負責監製,他從15歲拜陳應彬為師學習木雕,名字也是彬司所取。果然藝如其名,慢條斯理蘊釀火候,技藝出眾匠界稱為「龜理司」,並且是民俗技藝薪傳獎得主。

_MG_6487-2.jpg

基隆護國城隍廟

基隆市忠一路七號

02-24250955

_MG_6483-2.jpg

跟著阿嬤去旅行:雞籠

雞籠的過往對阿嬤只有歷史課本提及的戰爭,或是現在對廟口小吃的記憶點。添加對居住土地上的片段拼圖,常是在每一次導覽家鄉的熱血文史工作者口中敘述和走到的。雞籠百年三大古廟:開彰聖王奠濟宮、慶安宮(基隆媽祖宮)、護國城隍廟,是個年輕女孩帶過的初階步行。或許,是提醒我們回去認識家鄉的開始。

雞籠卡米諾(Keilang Camino)文史工作室

_MG_6468-2.jpg

「雞籠卡米諾」(Keilang Camino)是一群基隆在地青年所組成的導覽團隊,除了為外地來的遊客介紹基隆在地歷史外,也會不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分享會。

_MG_6476-2.jpg

團隊名稱很有一番意思:「Keilang」是基隆的舊稱,也是第一次出現在世界歷史上的名字,在大航海時代由西班牙船長喊出,故以此為名作為紀念。「Camino」則是西班牙文「路」的意思,希望基隆可以走出自己的路。

延伸旅遊雞籠卡米諾包車小旅行

附記

白米甕砲台

_MG_3869.jpg

另一回跟隊的是雞籠卡米諾導覽團隊全程解說的深度文史小旅行,走讀雞籠知名度最高的四座砲台:大武崙砲台、白米甕砲台、社寮東砲台、槓子寮砲台;眺望基隆嶼賞景;聽聽委託行的起落和要塞司令部故事;正濱漁港彩色小屋打卡美拍日落。

_MG_3879.jpg

這是其中位於基隆港西岸高地上的白米甕砲台,面對東海形勢非常險要。登上後最明顯看到的是三根大煙囪,屬於協和火力發電廠。這裡有四個面對海上的巨型砲座,可以直接對外海射擊。東海海面上是基隆嶼,停車方便步行上砲台的階梯也還算輕鬆,風景很棒是情侶喜歡的約會地點。

基隆燈塔

_MG_3860.jpg

基隆最新眺望海景景點「基隆燈塔觀景平台」在2018年7月18日開放了!雖然基隆燈塔未正式對外,碧海藍天襯著基隆燈塔,觀景平台拍照已是絕美IG打卡處,成為探訪基隆秘境必訪景點。西元1900年建好的磚砌圓形基隆燈塔變身現今風貌,觀景平台眺望遠方基隆嶼(請注意,不是龜山島!),趁沒有人山人海前快來當個燈塔美人吧!

_MG_4103.jpg

曾為繁榮極盛漁貨商港的正濱漁港,正轉型為觀光漁港,16棟彩虹街屋成為新興打卡景點,少男少女在此取景打卡美拍;攝影愛好者在此追逐夕陽美景。

 

「你的一個讚,給我一分勇敢的力量。」–Lucas阿嬤

 

 

 

 

 

發表評論